2010年8月8日星期日

水深... 火熱.....

天災人禍..... 我們要面對自己種下的果.....
現今天氣的轉變足以令人感受到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擊.....
美麗的風光在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中飛快消失.....
大自然正在控訴萬物之靈的自私...........

水晶球的琉璃保護不了我...... 因為..... 我原來也是人類~~
我不要做末世的見証者...... 我希望能到夢中建造我的新世界......

我.......... 還是好好的計劃下年冰島格陵蘭之旅..... 在瓦解前留下我的美麗回憶.......

北極崩冰山 俄羅斯在燃燒

2010年08月08日 (08:33 am)

歐亞地區今個夏天陷入「水深火熱」,俄羅斯遭到有紀錄以來最嚴重的熱浪和山火蹂躪,北極則發生 50年來最大型的冰山崩裂,巴基斯坦更遇上 80年一遇大水災。美國官員指「俄羅斯在燃燒,巴基斯坦被水淹」都是氣候轉變造成,呼籲各國盡快行動保護環境。

正當俄羅斯受熱浪和山火侵襲之際,在俄羅斯西北面的格陵蘭( Greenland),彼得曼冰川( Petermann Glacier)上周四出現大崩裂,一個面積超過三個香港島的巨型浮冰島從冰川分裂出來,是北極半世紀以來,最大的冰川崩裂事件。

放大圖片

這是崩裂前的彼得曼冰川。

巨型浮冰島面積 260平方公里,厚度更達到 160米,與樓高 178.5米的香港怡和大廈差不多。浮冰島將會漂進格陵蘭島與加拿大之間的內爾斯海峽。
美 國特拉華大學海洋科學和工程學教授明蕭表示,過去七至八年,彼得曼冰川不斷擴大,他因此預計會有冰山崩裂,但沒想到面積會這麼大。這個巨型浮冰島,令彼得 曼冰川喪失約 1/4的浮冰架。它的藏水量「可以令特拉華或哈得遜河河水,連續兩年以上流之不絕」,或足以讓全美國公共水龍頭長開 120天。北極圈上一次發生大規模冰川崩裂,是在 1962年,當時亨特冰架有接近 600平方公里的冰塊崩裂。

明蕭說:「沒有人能肯定說冰川崩裂,是全球變暖造成,也沒有人能夠說兩者無關。」今年上半年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六個月,厄爾尼諾現象令氣溫推高。環保人士認為,罪魁禍首是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。路透社


北極出現 50年來 最大規模冰川分裂

2010年08月08日 (07:35 am)

美國專家從美國太空總署的衞星圖像,發現格陵蘭兩大冰川之一的彼得曼冰川,分裂出一個面積大約 260平方公里的巨型浮冰島,相當於 4個紐約曼哈頓島,厚度達 160米,目前進入格陵蘭及加拿大之間的內爾斯海峽。
  
專家指出,這是自 1962年以來北極地區出現的最大一次冰川分裂。如果這塊巨大浮冰繼續向南漂移,將會對航運造成威脅。




世紀末 港低窪地月月水浸

8月8日 (日) 29

【本報訊】溫室效應令氣候變化,天文台台長李本瀅昨日警告,若暖化情況持續,兩年前颱風黑格比襲港造成大澳的五十年一遇大水浸,至本世紀末時將縮短至每兩年發生一次,屆時低窪地區更可能月月水浸。他呼籲港人實踐低碳生活,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。

天文台上月在一周內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,維港、后海灣海面先後出現水龍捲。李本瀅承認,溫室效應令天氣變化不穩定,短時間內兩發黑雨警告是有紀錄以來首次,預料破紀錄的天氣情況未來會繼續出現。

他又指,過去五十年,本港海水溫度上升半度,海水受熱膨脹,海平面上升約十四、五公分,情況極嚴重,類似兩年前颱風黑格比造成大澳五十年一遇的大水 浸,至二○五○年會縮短至九年一遇,若氣候變化持續,本世紀末的大水災更頻密至每兩年一次。而隨着海平面每年上升,屆時毋須等到打風,每月兩次潮漲,足以 令一些低窪地區出現水浸,大澳及鯉魚門將首當其衝,可能要倣效荷蘭建堤壩防潮水。

他說,溫室效應百分之九十是人為因素所致,呼籲港人要改變生活模式,實踐低碳生活,少開冷氣,保護地球。

慳水電為環保出一分力

而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,去年舉辦「氣候正能量大使體驗計劃」,鼓勵二百名參與者透過不同方法身體力行減排。主婦李燕霞和女兒實踐低碳生活,過去整年不開 空調、手洗衣物、循環用水及低碳煮食,電燈不用時關掉總掣。「八十後」的蔡詩慧也整年不開空調,且每日由跑馬地步行來回灣仔上學,為環保出一分力。

基金會分會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表示,政府低估市民減排能力,促請加快落實應對氣候政策,訂立減排目標。


2010年8月4日星期三

太陽海嘯

「太陽海嘯」今襲地球 恐擾通訊

(明報)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05:10

【明報專訊】太陽表面周日兩度發生劇烈爆炸,觸發強烈太陽風暴,釋出數以噸計高速帶電粒子,在香港時間今日直撲地球。太陽表面活動過去數年處於低 潮,今次是近年最大規模爆發,被形容為「太陽海嘯」。專家對「太陽海嘯」的猛烈程度估計紛紜,但如果很劇烈,將干擾人造衛星影響通訊服務,而當帶電粒子衝 擊地球磁場時,會在兩極產生強烈的極光,連在較近赤道的地方也可看到。

太陽黑子冒大火球

美國 太空總署周日觀察到,太陽表面一個直徑猶如地球的巨大太陽黑子,冒起龐大的火球。英國 太陽專家格林(Lucie Green)說,太陽表面爆炸形成「一場壯觀的煙花,爆炸同時在太陽兩處表面發生,激起的太陽風暴直向地球噴發,情况極為罕見」。

她解釋,爆炸是由於太陽大氣的巨大磁場失衡,令太陽引力無法拉著表面粒子,情况就如「受壓的彈簧一下子被釋放,凌空彈起」。當首次爆炸發生後,幾乎半個太陽的大氣磁場出現變化,令太陽表面再發生第2次爆炸。兩次爆炸掀起的太陽風暴,以不同速度向1.5億公里外的地球進發。

哈爾濱 北京 或看到極光

太陽風暴中的電磁輻射 ,可影響地球的大氣層和電離層,對電波通訊造成干擾,甚至可能引起地球強烈的磁場變化(磁暴),影響電網及航空運輸,電子設施、導航裝置和衛星都可能失效。另外,電磁輻射抵達地球時將衝擊地球磁場,令極光現象加劇,估計北極 光將南移,原本只有靠近北極圈才能目睹的北極光,在北半球,遠至美國密歇根州都可看到。以此緯度推算,中國哈爾濱甚至北京也有可能看到極光。黑龍江漠河是中國現時觀測北極光的最佳觀測地。

今年4月,美國國際電訊衛星公司(Intelsat)的「銀河15號」(Galaxy 15)通訊衛星報銷,就可能與當時的太陽風暴有關。災難片《2012》及《地球毁滅密碼》均描述強烈太陽風暴。美國太陽物理學專家費希爾聲稱,由於太陽磁 能(magnetic energy)每22年達到高峰,而太陽黑子的數量就於每11年達到最高值,這兩種情况都會在2013年同時發生,到時一旦出現超級太陽風暴,可能對美國 造成比颶風「卡特里娜 」嚴重20倍的經濟損失。

2010年8月3日星期二

太陽風暴

太陽風暴今將「擊中」地球

(星島)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15:35

美國 太空總署(NASA)的科學家預測,「太陽風暴」產生的帶電粒子流,今日將「擊中」地球。

科學家預測,「太陽風暴」將衝擊地球磁場,同時在地球兩極產生強烈的極光,那將是非常壯觀絢麗的景象。

但科學家警告,如果「太陽風暴」過分劇烈,將會破壞地球衛星,導致全球大範圍的電力和通信系統中斷。

上周末,各國天文科學家目睹了一場劇烈的「太陽耀斑爆發,耀斑下的太陽黑子足有地球大小,這次爆發隨後引發了太陽表面更大範圍內的「太陽風暴」,向上億公里外的地球噴發出大量帶電粒子,形成一股強烈的太陽風。

「太陽耀斑」是太陽色球層的光亮噴發,又叫色球爆發。它是太陽活動中最為劇烈的現象之一,位置在譜斑或光斑附近,且常在黑子群周圍。

通常,「太陽耀斑」、「日珥爆發」、「日冕物質拋射」等劇烈太陽活動被俗稱為「太陽風暴」,科學家形象地稱之為太陽「打噴嚏」。

今年6月,在美國太空總署任職20年的太陽物理學部門主管理查德•費希利(Richard Fisher)說,太陽的磁能每22年會達到高峰,而太陽黑子的數量或耀斑每11年會達到最高值,這兩種情況會在2013年同時發生。

費希利形容,一旦出現超級「太陽風暴」,「對美國而言,可能造成比卡特里娜 颶風嚴重20倍的經濟損失。」

科學家警告,「太陽風暴」發生時會向周圍空間輸出三種影響:電磁輻射 直 接影響地球向日面的大氣層和電離層,對短波通訊造成幹擾;「太陽耀斑」爆發噴射出的大量高能粒子,會嚴重危及太空船的船員和儀器的安全;「日冕物質拋 射」,則會引起地球強烈的磁場變化,即磁暴,屆時地表電網可能過熱,航空運輸可能中斷,而電子設施、導航裝置和主要的衛星可能失去功能。

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

中國英西2日2夜之旅

第一次跟 facebook 的活動, 只去清遠附近的英西, 費用又只是900大洋全包, 好啦...去就去啦!!!

星期五中午過深圳書城掃旅遊書, 之後和朋友吃完晚餐, 8點便到集合地點, 可惜友人要上班, 所以不能跟我同遊了!

等齊人差不多8點9才出發, 乘包了的旅遊大巴, 行走高速公路約3個多小時, 到達時已是凌晨時份, 跟著首先去宵夜~ 之後才到旅館, 攪東攪西的也差不多2點多才可睡覺~ 但....... 4點又要起來看日出~~~~ 姐係........

因為腳傷了, 本來以為不能上山影日出, 但好在山不太高, 慢慢的上落還可以應付! 只是日出不是很漂亮! 待太陽高昇後, 我們便住前走到池塘邊看村民捕魚, 再到其他村落拍照, 午飯後去激流也只是拍照不是去玩! 那激流頗長也好像很受歡迎, 今天烈日當空... 真是玩水的好日子, 可惜我們沒有任何預備, 而且大家也只是龍友, 沒有人打算下水!!! 將近日落時間, 我們又驅車前往日落景點, 在等待中找來了一些小朋友跳水給我們影相, 那當然是要付錢的, 領隊攪掂! :P 晚飯後又安排了影花火~ 之後還說去宵夜.... 但我投降了!!!!!

早上又是4點起來, 原來昨晚的日落點也是影日出之地! 之後回旅店吃早餐, 其實每餐都好豐富, 味道也不錯, 沒有了從前的勁味精了, 但有些還是很油膩~ 不過整體滿意! 之後又出發, 今次去岩洞內睇撒網, 也是請回來的, 不是真正的撒網作業, 不過唔緊要, 可以練習影不同的主題嘛!

行程已到尾聲, 午餐後便起程回深圳, 因也要預3個多小時車, 所以到達也差不多5,6點了! 真的很盡興, 這就是攝影團, 節目豐富, 最重要係全部安排妥當, 玩得開心放心!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

2010年第二個颱風

乜黎得咁密架?? 今次好似近好多喎! 香港真係又悶.......又熱呀~~~~ >.<

「燦都」逼港 今或掛1號波

(明報)2010720 星期二 05:10

【明報專訊】繼颱風康森上周威脅本港,一個在呂宋附近的低壓區昨日增強成為熱帶低氣壓,命名「燦都」(Chanthu)。天文台 預料燦都向北或西北偏西移動,昨晚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,不排除今日會懸掛1號戒備信號。天文台預料,本港天氣受燦都影響,明日開始轉差,多雲及有狂風驟雨,到周日才會轉晴。

天氣明轉差 料周日轉晴

受燦都外圍的下沉氣流影響,一道高壓脊昨日影響華南沿岸,本港昨日天氣炎熱,天文台昨午145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,全日錄得最高氣溫33.6℃,新界最高錄得約35℃,包括上水 及石崗。

天文台預測熱帶氣旋路徑的網頁顯示,一個在呂宋的低壓區昨早增強成為熱帶低氣壓,

至昨晚9時,燦都集結在東沙以南580公里,預料向北或西北偏西移動,時速15公里,逐漸逼近本港,最高持續風力亦會逐步增強,預料將成為強烈熱帶風暴 ,並將於周四最接近本港。

另外,位於東海的一個低壓區昨傍晚增強為熱帶低氣壓,至昨晚9時,該熱帶

低氣壓集結在沖繩島以西約240公里,預料向西北移動,時速約15公里,橫過東海。


熱帶風暴 燦都

在香港時間 2010 07 20

時的最新資料

( 17.2, 115.9 )


晚間或改發三號強風信號

(星島)2010年7月20 星期二 13:06

天文台 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。熱帶風暴 「燦都」逐漸靠近本港,天文台指晚間可能改發三號強風信號。

在下午1時,熱帶風暴「燦都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40公里,即在北緯17.6度,東經115.4度附近,預料向西北移動,時速約15公里,逐漸移近廣東沿岸。天文台指,晚間可能改發三號強風信號。

維港早上天朗氣清,熱帶風暴「燦都」正不斷接近,天文台在中午1215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。天台高級科學主任陳積祥表示,按照目前看來,熱帶風暴 「燦都」會進一步增強,根據其移動路徑,預料本港今日稍後會受到「燦都」的外圍雨帶影響,風勢會逐漸增強,海面有湧浪,晚間可能會改發三號強風信號。

天文台又預料未來兩日風勢會進一步增強,及有狂風驟雨,雨勢有時頗大。


燦都逼港 或掛3號波

(明報)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04:40

【明報專訊】熱帶風暴 「燦都」逐漸逼近香港,天文台 昨中午12時15分掛起1號風球,預計本港稍後時間有可能懸掛3號風球。燦都將於今晚或明早最接近香港,最快明日凌晨在珠海到湛江之間登陸。這兩天本港有狂風驟雨,雨勢有時頗大。由於來勢洶洶,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昨日指示做好抗擊燦都正面吹襲的準備工作。

廣東書記指示防正面吹襲

昨晚10時,燦都集結在香港以南約430公里,預料向西北移動,時速約15公里,移近廣東沿岸。天文台說,燦都昨晚逐漸移近本港,香港昨晚開始受到 燦都外圍雨帶影響,風勢逐漸增強。天文台估計,燦都今晚或明天早上最接近香港,按照其路徑燦都有可能變為強烈熱帶風暴,在本港250公里外掠過,本港會有 狂風驟雨。

天文台料周六天氣好轉

澳門 昨日亦懸掛一號風球,廣東省氣象局啟動颱風三級應急響應,延長工作人員值班時間,密切監察燦都動態,做好防風準備。當局預測,燦都可能明日於廣東台山到雷州半島一帶沿岸登陸。

天文台預計,今天至周五天的天氣仍較差,其間有狂風驟雨,周六起天氣才會好轉,屆時短暫時間有陽光,有幾陣驟雨。此外,長者家居服務協會說,酷熱天氣警告 連續生效逾26小時,昨日凌晨至昨午4時共收到1395人按平安鐘 ,85人因身體不適需要即時送院。


三號強風信號生效

(明報)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22:10

香港天文台 發出最新熱帶氣旋警告,三號強風信號,現正生效。預料本港平均風速每小時41至62公里。

在晚上10時,強烈熱帶風暴 燦都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370公里,即在北緯19.4度,東經112.4度附近,預料向西北移動,時速約12公里,移近廣東西部沿岸。預料午夜前改發8號信號的機會不大。

燦都的外圍雨帶正影響香港。隨著燦都繼續移近,晚間風力會逐漸增強。預料三號強風信號會維持一段時間。

受燦都外圍雨帶影響,今日日間本港大部分地區錄得10至30毫米雨量。在過去一小時,大老山及長洲 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45及39公里。


天文台改發一號戒備信號

(星島)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11:40

天文台 於早上11時40分取消三號強風信號,改發一號戒備信號

在上午11時,颱風「燦都」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340公里,即在北緯21.0度,東經111.2度附近,預料向西北移動,時速約14公里,移近廣東西部沿岸。

天文台表示,按照目前路徑,「燦都」會在下午初期登陸廣東西部海岸。預料本港風力不會進一步增強,所以改發一號戒備信號。

天文台預測,本港地區今日天氣吹強風程度東至東南風,高地間中吹烈風。多雲,間中有狂風大雨及雷暴。海面有湧浪。展望未來一兩天仍有驟雨。現時氣溫29度,相對濕度87%。


天文台接報東區出現水龍捲

(明報)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23:05

天文台 下午五時左右接獲市民報告,約於下午四時半目睹水龍捲在小西灣對開海面出現。

當時天文台的天氣雷達亦顯示到該處有強對流活動。本港今日受颱風燦都的外圍雨帶影響,天氣不穩定並有強對流發展,有利大雨形成及水龍捲出現。

水龍捲在水面發生,在陸地出現時稱為龍捲風。它通常有一條快速旋轉的漏斗狀雲柱,由對流雲底部下伸至水面。如果該旋轉雲柱沒有到達水面,就叫漏斗雲。

水龍捲在六月和七月最常見。最近一次在香港境內出現水龍捲是在二○○九年八月十九日。自一九五九年以來,在香港四百六十公里(即二百五十海里)範圍內出現的水龍捲有三十九個個案,類似水龍捲的漏斗狀雲共有十七個個案。


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

2010年第一個颱風

今年第一個颱風,點解係要五六日黎架~~ 吹脹!!!! >.<

天文台說晚間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機會不大

(商台)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19:33

天文台 在晚上七時二十分,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。強烈熱帶風暴 康森,集結在香港以南約六百四十公里,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,以時速約二十公里,橫過南海北部,大致移向海南島,按照康森目前途徑,晚間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機會不大 ;本港方面,預料晚間開始受康森的外圍雨帶影響,風勢逐漸增強 。

澳門 繼續發出一號風球,氣象局表示,今日改掛更高風球的機會不大,預料康森明日在澳門西南面掠過,到時再視乎實際情況,考慮是否改掛較高風球;廣東省氣象局預計,康森明日中午到夜間,在海南省東部地區登陸。受康森迫近影響,海南已有約二萬五千艘漁船回港避風;瓊州海峽全線停航。康森早前吹襲菲律賓 ,造成至少廿六人死亡,三十八人仍然失蹤,大部分是漁民。


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
(明報)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23:05

香港天文台 發出最新熱帶氣旋警告,一號戒備信號 ,現正生效。

表示有一熱帶氣旋,約在香港800公里內,可能影響本港。在晚上11時,強烈熱帶風暴 康森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640公里,即在北緯16.7度,東經112.6度附近,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,時速約20公里,橫過南海北部,大致移向海南島。

過去數小時,康森稍為增強,但仍與香港保持一段距離。按照其目前途徑,晚間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機會不大。康森的外圍雨帶已開始影響本港。預料晚間風勢將會逐漸增強。

強烈熱帶風暴 康森

在香港時間 2010 年 07 月 15 日 20 時的最新資料

(北 緯16.7度,東 經 113.0 度)



康森增強為颱風距離本港680公里

(商台)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16:25

一號戒備信號 仍 然生效。已增強為颱風的康森,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680公里,預料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,以時速約20公里,移向海南島南部。海南氣象台已提升至紅色預 警,預測康森會在傍晚時份,在樂東到萬寧一帶沿海地區登陸,或者從南部近海掠過。 氣象台台長指,康森路徑飄忽,臨登陸前突然增強,為防風工作增添困難。目前海南省已受康森的影響,海面風力增強,海口及瓊州海峽已經停航,漁船全部回港避 風,當局疏散漁民及低窪地區民眾,省內興建中八十座水庫全部停工,確保安全。康森早前吹襲菲律賓 ,共造成三百多萬美元 的經濟損失,三十九人死亡,仍有至少八十四人失蹤。